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鹿寨回族清真寺的变迁

鹿寨回族清真寺的变迁

关键词:鹿寨清真寺,变迁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作者:海逢友

鹿寨镇的回民,于清朝道光之年以前就开始从湖南、桂林一带南下,迁移到这里谋生。光绪初年,镇里有回民11户,以后逐年增加。解放初期的1950年,已增至62户259人(男127人,女132人)。据1997年统计,鹿寨镇的回民为743人,全县的回民为997人,是我县回族人口的高峰期。回族信奉伊斯兰教,凡有回民聚居的地方都建有清真寺。鹿寨清真寺建于清道光九年(公元1829年),最早设在米行街(即现在的仁厚街),比较简陋。光绪初年(1879年),迁建于当时鹿寨镇最繁华的十字街。正面是三开圆形拱门,顶端中间用回、汉文字书写寺名。光绪二十年(1894年)增建经堂、大殿和厨房,增建面积约200多平方米。这时期整个寺院包括附属设施占地600多平方米。大殿宽敞明亮,可容纳100多教民同时做礼拜。大殿后面有个小殿,小殿之上是青砖砌的七级六角形宝塔(又称“叫拜楼”或“望月楼”)。塔高26米,葫芦形尖顶,每级塔檐用琉璃青瓦镶盖,肃穆壮观,庄严雄伟,于郊外5里之遥亦可见,是当时鹿寨镇较高且独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,故所在街道亦以“宝塔街”冠名。

鹿寨清真寺于1944年遭日寇轰炸及大火焚毁。抗战胜利后,于1946年申请获得当时柳州救济总署一笔救济款,加上回民捐助,在原址上重建新寺。新寺包括寺殿、厢房、教室、门市,共占地700多平方米,规模也还可观。但因资金不足,七层宝塔再无力再建。

1946年新寺建成后,利用富余房产开办了穆斯林回民小学。初开2个班级,以后发展到6个班级,招收回、汉各族儿童入学。回族学生另开设阿文课,学习经文。1955年,在校学生已达211名。1955年后,寺校分离,穆斯林小学由镇人民政府接管,另择校址迁建,更名为鹿寨镇第二小学。穆斯林小学首任名誉校长是章凌昌,首任校长是马自纯。1953年由马朝文担任校长,直至1955年。

从光绪年间起,历任鹿寨清真寺教长(阿訇)有:杨友梅、伍万春、马运成、马云亭、马万方等(因年代久远,以上教长任职时间不详)。

历任教长还有:

李寿堂:1842—1889年,任职47年。

翁云甫:1890—1913年,任职23年。

马子修:1914—1944年,任职30年。

白云象:1945—1956年,任职11年。

马介然:1957—1962年,任职计6年。

方善卿:1963—1977年,任职15年。

(空缺):1978年—1994年,17年无教长。

张清智:1995—1998年,任职4年。

苏平耀:2003—2010年,任职8年零6个月。

1946年重建新寺后,清真寺的管理设立了董事会。首任寺董事长为章凯,董事有海月舟、杨云芝、章凌昌、白东初等5人。解放后至1998年底,历任董事长为:章凯、杨云芝、陈光华、白仲谋、马自纯、海逢湘、马孤萍、陈继秋。

解放后,鹿寨镇成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。随着“文革”结束,改革开放大潮的掀起,县城加快了建设步伐。1978年,进行旧城改造,扩宽街道。由于“文革”期间董事会已经瘫痪,清真寺在无组织管理的情况下由有关部门动员拆迁,搬到太和街72号一座旧民房。以宅地换宅地,以寺院换民房后,清真寺的寺院没有了,所有的房产也没有了。清真寺成了“三无寺院”——无寺殿、无房产收入养寺、无阿訇(寺院的主持或教长)。对拆迁遗留的问题,鹿寨回民一直强烈要求:落实民族、宗教政策,重建清真寺!

1999年,根据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制订的《清真寺民主管理条例》,进行换届选举,成立了第一届鹿寨清真寺管理委员会。委员有:马云瑞、马玉林、马凤仙、海均、海逢湘、海逢友、杨启光、白克英、白克武。寺管会主任为海逢友。

首届清真寺管委会成立后,首要的任务是筹集资金,重建清真寺。新的寺管会克服陈旧保守的观念,解放思想,不等不靠,齐心协力,排除困难和干扰,采取“三个一点”的集资方案,争取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拨款支持一点,向全国各地回民伊协、寺管会和香港教胞求援一点,鹿寨回民捐献一点,共筹集资金38.8万元。重建工程全盘统筹,分阶段实施。资金陆续到位后,即进入第一期工程的施工。新建的寺楼于1999年8月动工,2000年底落成。现在的清真寺建筑面积达551平方米,是一栋现代化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建筑。寺楼宽敞明亮,分为三层:底层是一个大厅堂,主要供回民进行各种民族宗教节日聚会活动之用;二层为教长阿訇食宿生活住房,以及寺管会的办公室、会议室、保管室等用房;三层为一个大礼拜殿,可供100多教民礼拜。

2001年开始实施第二期工程,修建寺门楼、卡布房、用于取得收入以养寺的5个门市、功德碑等。建筑面积达236.7平方米,年底全面完工。

至此,鹿寨清真寺全面重建,面貌焕然一新,圆了鹿寨回民教亲20年久盼的心愿!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文化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